大仁哥是女人最渴望擁有的好朋友。
他會在需要時,義無反顧的守在身邊。在寂寞時,聊上一整夜的電話。哭泣時,提供厚實的肩膀與擁抱。在情人專屬的節慶中,安心入座晚餐的對面空位。
或許,你身邊也有位大仁哥?!而每到情人節前夕,我就會想起他和那一個永遠無解的問題…… (I’m IP。我是艾米粒)
愛情教主說~
目前分類:專欄(攔)愛情 (19)
- Feb 13 Mon 2012 16:30
2月專欄_你身邊也有大仁哥嗎?!
- Feb 08 Wed 2012 23:30
尾牙季,你釣財神或美人魚?
- Feb 05 Sun 2012 17:50
那一年,我們一起跨的年
很抱歉,跨年狂歡之前,我講一個灰暗的故事,
每年的這個時候,我都會不經意的想起….
關於要不要更愛一個人,要不要跨入婚姻,或乾脆不愛的心路歷程…。
其實,愛情的傷,像嘴裡破一個洞,一開始做什麼都很痛,吃不下睡不好更不想講話。
- Feb 05 Sun 2012 17:37
小三師生戀不戀?
每段戀情的起點可能是佳話,可能是悲劇;可能很幸福,也可能很痛苦。
關鍵就在”時間點”。
等待單身的時機,等待長大的時機,等待眾人祝福的時機。
像是穿襯衫,第一釦子扣錯,下面一排都會扣錯,除非重新解開扣上對的位置,才有扭轉的機會。
當然,感情一個巴掌不會響,更非硬邦邦的法律可以規範。不過為了捍衛愛情、不顧社會眼光及周邊人的感受,大聲宣告「我不能沒有他」「我們才是真愛」,究竟算不算愛呢?關於我的疑惑和解答,請點入<華納。女人吧>閱讀第二篇<小三師生,戀不戀?>
- Jun 22 Sun 2008 13:04
簡單故事
- Apr 17 Thu 2008 00:53
第4堂星期二的愛情課~亂愛世紀求生錄
- Apr 08 Tue 2008 14:12
第3堂星期二的愛情課:Mr.對 v.s Mr.錯
- Apr 01 Tue 2008 13:14
第2堂星期二的愛情課:愛情三十六變
- Mar 25 Tue 2008 13:57
找自己(第十堂星期二的愛情課_1)
■第一堂課主題:找自己
□預習教材: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
(有懶惰症的同鞋,可以選擇讀畫本「一年甲班的34號」,有閱讀優越感的同鞋,可以選擇讀「深夜加油站遇到蘇格拉底」)
□ 背景音樂:找自己(陶吉吉)
- Mar 17 Mon 2008 12:43
幸福的模樣
有些人幸福的模樣是~住在玻璃城堡裡的公主;
有些人幸福的模樣是~細水長流般的安穩平靜;
有些人幸福的模樣是~雙人協力車的相互牽絆;
幸福,總為著愛情繞呀繞~
然而,愛情這玩意非常善變,因人而異,
- Feb 21 Thu 2008 20:34
誰是我的Mr. Right?
「他到底在想什麼?為什麼昨天對我說情話,今天連電話都沒空接?為什麼他的舊情人像背後靈一樣老是在我們之間晃?我們一起吃飯電影又不是約會的關係是什麼?他到底把我擺在哪個抽屜?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?」
午後的咖啡廳,對面那桌的保險員加把勁鼓吹客戶簽約,在拼最後的臨門一腳;隔壁桌的男女像談公事又像辦公室戀情,在桌子底下曖昧;我們這一桌的喬安娜一連發射出的愛情大問哉,讓原本懶洋洋的下午茶,被千古以來沒有人可以回答的問題搞得悶熱。
- Jan 06 Sun 2008 22:20
親愛的,先訂愛情合約好嗎?
「要不要拍婚紗啊?」小魚兒的電話那頭傳來的口氣,好像只是在問早餐吃啥那一類的普通問題。
「一大清早打電話來就問這個?」
「唉呀,我有個同事本來快結婚後來切了,婚紗已經付了訂金不拍可惜啊!我想你的好事不也快近了…」
「八字還沒一撇勒,我戀愛火辣的很,幹麼淌這趟混水」
「唉呀,很巧的是新娘的名字跟你一樣,所以連改名都省了…」
- Jan 06 Sun 2008 22:08
愛情中遇到第四個人
在分手的空窗期,有一個東西,某天夜晚突然來訪。
稱呼他為”東西”,實在有點不禮貌,其實他是大家熟悉認識的朋友,如果”順利”者,幾乎每天都會碰上那麼一回,慘一點的一天碰上好多回,但是最慘的,莫過於久久都沒遇到他…。
當晚,他敲了敲門,沒等我回應時,就「碰」一聲打開走進來了。
- Jan 06 Sun 2008 21:58
愛情中遇到第三個人
很難忘的,是我度過跨年的方式。
狂哭了將近兩個小時。
開始,是不忍刺傷愛人而哭的,
五分鐘後想起應該為分手決定而哭比較恰當,
一個小時後,覺得三十歲了還可以哭的這麼慘而又唏哩花啦來憐惜起來。
- Jan 06 Sun 2008 21:49
愛情中遇到第二個人
不過冒充禮物的代價是肉體和精神上的疲累,硬塞在包裝盒扭曲的四肢還是得伸出來動動筋骨。結果是,伸展手腳的自由和偷偷摸摸的成長,禮物已經不想再窩回盒子裡了。」
遠在日本的S,在留言版給了這一段話。
禮物啊禮物,哪一個女人不都希望在愛人的眼睛,變成漂漂亮亮、一打開就驚嘆眼睛再也別想移動的最棒禮物啊。
而這一份心意,不光只是送禮的人甘願,也要收禮的人懂得珍藏。